“电话里说我中了一台净水机,去兑奖时却要求交2680元,这不是忽悠老人么?”南宁市民卫女士如是说。原来,卫女士1月8日逛街时,被南宁市互生电器营业部的员工缠着登记个人信息。次日,这家公司通知她去领取净水机,但却要求交钱,她觉得被忽悠了。
天上真会掉下馅饼?
只要登记个人信息,可获赠一台价值5000多元的净水机
1月9日上午7时多,上班路上的梁女士接到母亲刘女士电话:“我中奖了,得一台净水机,你快去领,晚一分钟就不给了。”放下电话,梁女士直奔广西民族宫商业中心B区1808房——南宁市互生电器营业部(下称互生营业部)。
原来,刘女士1月8日到埌东综合市场买菜,被一名何姓男子叫住了。何某说:“只要你登记个人信息、家庭地址和家庭情况,就可能获得我们公司赠送的一台价值5000多元的净水机。”推脱不过,刘女士照办。9日上午7时30分左右,她接到何的电话“你中奖了,快来营业部领取,无需带钱”。由于她忙着照顾小孩,便通知女儿梁女士去领。
同是1月8日上午,与同伴去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卫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事。卫女士说:“几个年轻人追着我登记个人信息,我一再拒绝,他们仍紧追不舍,我觉得过意不去,再加上对方说有机会得一台净水机,也就登记了。”9日上午7时多,她先后接到3个电话,催促她赶快到互生营业部领取饮水机。同样,市民莫女士和梁先生也遇到了这样的“好事”。
迟到被取消兑奖资格?
“中奖者”怀疑,对方是计算好时间“通知领奖”
“天上怎么会掉馅饼呢?”梁女士说,她在前往互生营业部的路上,一直怀疑母亲的话。
梁女士来到互生营业部,工作人员并没有兑奖的意思,而是要求她关掉手机,和数名老人一起到会议室开会。她拒绝并要求兑奖,工作人员说交2680元才能带走净水机。至此,梁女士才弄清真相。
梁女士分析说:“何姓男子电话中要求我妈半小时内到,老人接到消息时距离领奖时间只有半小时,而我家到领奖地点正好约半小时车程。也就是说,老人接到‘好消息’,只要按约赶到兑奖地点,就有可能被对方关掉手机,没有时间去思考,也没有时间和家人商量,然后被关在一间会议室里开会洗脑。”
记者了解到,市民莫女士和梁先生也是9日上午7时多接到的兑奖电话,也是“去晚了被取消兑奖资格”。
老人是否被忽悠?
“中奖者”先被“关门洗脑”,还要交纳2680元才能把净水机带回家
1月9日上午,卫女士参加了互生营业部的“会议”。卫女士说,走进营业部,便有一名工作人员热情招呼,要求她关掉手机,带她进入会议室,寸步不离。开会时,每两名“中奖者”就有一人盯着,“中奖者”之间无法交流,也没办法和外界联系。
“会议”的主持人介绍说,一台家用箱式净化机的零售价是5680元,当日到场的前18人将获得3000元的优惠,交2680元即可带回家。
卫女士说:“听主持人这么一说,我才明白被骗了。随即有七八个‘中奖者’往外走,结果被身边的人拉住,幸亏一位老人用力撞开门,我们才得以脱身。”
对话商家:
“可能是员工宣传有误”
1月10日下午1时多,记者来到互生营业部办公室。
办公室一名黄姓负责人告诉记者,营业部证件齐全,具有合法手续,不存在欺骗或忽悠老人的行为。近一段时间,营业部的经营模式是员工外出宣传登记信息,次日电话通知登记的人来了解产品,同意购买的才签订申请书,上门安装时再交2680元。
黄某介绍说,营业部已经营业几个月,消费者很多,“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投诉”。宣传时,他们确实承诺有赠送,但不是整台净水机,而是购买一台净水机送3000元。也就是说,消费者要带回家一台5680元的净水机,鉴于“产品通过顾客口耳相传达到了广告的目的”,所以只要交2680元即可。
另一负责人玉某说,之所以要求消费“早点”到营业部,是因为每天只有18个优惠名额,“早到早得”。此外,多名顾客一起来到营业部,如果一个一个介绍产品很麻烦,“就采取开会的形式了”。
面对消费者的质疑,玉某解释说:“也许是新员工宣传不清,让消费者产生误会;也许是老人电话里没听清楚。以后,我们将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。”
律师观点:
可定性为强迫消费罪
针对此事,南宁某律师事务所的杜律师认为,商家电话通知老人免费领奖,去领奖时却要求交钱,此举属于民事欺诈行为。当老人来到商家的办公室,被要求关闭手机,被拉去会议室开会,失去与家人和外界的联系;开会期间被商家派人盯着限制自由;在购买前又被要求签订申购协议,此举属强迫消费行为,可追究商家的责任。面对有组织、有针对销售对象的商家,老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购买净水机,可认定商家为强迫消费罪。即使老人没有消费,也可认定商家为强迫消费未遂罪。
杜律师提醒:老人在接到这些所谓的中奖或免费赠送信息时,应该保持清醒头脑,理智判断。必要时,应向家人“报喜”,由家人定夺。